如何學好高中化學
【作者:呂教員,編號101817 點擊數:360 更新時間:2023-03-29】能力:
不只化學學科的學習,任何學習的過程實際都需要三方面的能力:學習知識的能力、學習反饋的能力和學習管理的能力。而學生往往只注重第一方面學習知識能力的提高。學習反饋指的是能夠快速的感知將要學習的課程的目標要求都有哪些,能夠認識到自己目前處于什么水平,如何制定一個學習計劃達到課程目標,簡而言之就是一種知己知彼的能力,因為中學學習都是一種目標性很強的學習過程,一定要以目標為導向,才能把自己有限的時間、精力、以及興趣熱情分配好。學習管理能力就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學習時間、自己的學習內容、以及自己的學習動機。尤其是學習動機,無論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驅動力,這往往成了中學生學習中最稀缺的資源,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持之以恒、鍥而不舍才能達到較高成就,情緒控制尤為重要,短時間的激情釋放往往伴隨更長時間的興趣索然,要讓學習熱情細水長流,伴隨學習的整個過程。
知識建構:
知識體系就像搭積木一樣,是一點點的搭建起來的,新的知識都要經歷一個和頭腦中已經形成的思維方法,邏輯習慣匹配的過程。就是用舊有的知識和思維方式來同化和吸收新知識的過程,只有這個過程完成了,新的知識和舊的知識才能融化成一個體系。知識之間如果缺少必要的邏輯聯系,不能夠互相驗證推導,就不能成為知識,只能說你知道了一些東西,知識成體系化才有價值。
理科特點:
化學作為自然科學里的一個基礎學科,和物理學科一樣,都在追求“大道至簡”的科學敘事方法。強調把所有表象的東西都用一兩個樸素的原理和邏輯來解釋;瘜W解釋物質變化的方法是多視角的,從不同角度去論述同一個事情,學習者可以選擇他最喜歡和最擅長的角度來理解紛亂復雜的化學表象,所以掌握知識的底層邏輯,和與之匹配的理論解釋是最為重要的,各種物質變化和化學反應都視為自己理解這些理論的實例和練習題就好。
化學理論:
化學歸根到底就是研究電子在原子間是如何重新分布的科學,因為化學變化就是電子重新排布的過程。雖然有薛定諤方程可以對這一過程進行描述,但是人類頭腦需要一些更加直觀的理論和方法以便于理解微觀世界,和更好的形成感官認識,下邊這些理論是目前為止最好的,因為他們最為簡潔,通用性最好。
排在首位的是酸堿理論:緊緊抓住電荷的得失來討論問題,粗略的就可以把正電荷理解為酸,負電荷理解為堿,化學反應很多就是酸和堿矛盾的轉化。
其次是氧化還原理論:對于電中性的分子,用酸堿理論來探討并不方便。所以建立起一套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分類體系,把常見的一大類反應歸結為氧化劑和還原劑之間的轉化,這里需要對常見的物質有一個感性認識,能夠推測他們是屬于氧化劑陣營的還是還原劑陣營的。
接下來要領會從能量的角度來理解化學變化:化學變化大都是從活潑性物質轉化成穩定性物質的過程,首先要體會什么樣的物質是活潑的,什么樣的物質是穩定的。如果一個物質想從穩定變成活潑,通常是做不到的,但是通過偶聯另一個過程就可以做到,另一個過程就是能量釋放的過程,來提供前一過程所需要的能量。
遇到一個具體的反應,都要試著用上面的理論給解釋一下,讓化學反應的具體行為變得合情合理,符合頭腦中已有的思維邏輯和理論體系,這樣才能形成持久的記憶。
微信掃一掃,用手機看該文章
微信掃一掃,關注易教網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