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一選科要素
【來源:易教網 點擊數:413 更新時間:2023-03-21】
學科基礎
一個好的起點是基礎的好。學科基礎代表了學生現實的狀況。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找到自己擅長的學科,判斷學科基礎的方法是綜合考慮分數和排名。
學生和家長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判斷自己學科基礎的強弱:
分數:歷次考試平均得分較高,說明該學科的基礎較好。
排名: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級賦分制,最終賦分分數取決于名次,因此排名是衡量學科基礎的重要依據。高一、高二的排名參考班級或學校排名,高三模擬考試后,參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統考排名。參考價值越大。
知識水平:可以根據平時學習情況或試卷分析,從各個知識點的得分率或正確率來看,知識掌握得越全面,學科基礎越牢固。
成績是選擇的最實際的依據。因此,家長應該幫助孩子了解自己各科成績的確切情況,把各科成績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分析比較,看清楚哪個學科更具競爭力。
提升空間
學習心理學應用研究表明,在相同努力程度下,學習成果較好的學科可能是自己的潛力和特長所在,而對于收效甚微的學科,則表明該個體很可能缺乏學習的優勢和潛力。因此,建議選科時應以孩子的學習效率為標準,了解其自身潛能。
提升空間是影響學科成績變量的關鍵因素,它代表未來的可能性。有些同學在某些學科上或許基礎較差,但在選科后一到兩年內仍有可能超過其他人。
判斷學科的提升空間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參考:
學科潛力:潛力即為表現出的能力。一名學生的學科潛力很難直觀判斷,只能通過對錯題題型的統計,進行模糊判斷,比如錯題集中在選擇題還是大題。
學科能力:學科能力指學科核心素養的水平。只能通過平時的練習和試卷來判斷。錯題主要是因為基礎知識點不夠扎實,還是這道題的思考邏輯不清晰、難以理解;A知識的補充相對容易,而思維能力的提升則比較困難。
學習習慣:不同的學科需要不同的學習習慣,其學習效率也會有所不同。在日常學習中,你更喜歡閱讀和背誦,還是計算和練習?
興趣與愛好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個人秉性和思維模式的體現,是學習的源動力。
對于興趣的評定必須避免過于主觀。建議學生和家長多了解一些關于興趣的知識,可以讓孩子將自己喜歡的事物、喜歡上的課程、想參加的興趣小組或社團分類,這樣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其興趣點和特長。也可以借助一些專業測評進行綜合評估。
有些學生因為喜歡某個學科或者喜歡某個老師而選擇了這門學科。雖然喜歡聽這位老師的課程,但未必意味著可以取得高分。
喜歡老師和考試成績之間有區別,情感不能影響選擇。老師不能代替考生進入大學。有時候,某個學科雖然學得好,但并不一定適合未來職業發展。
六門學科幾乎都涵蓋生活的各個方面,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并不難。如果學生不確定自己喜歡哪個學科,可以從反面考慮,明確不喜歡的科目,并通過排除的方式縮小選科范圍。
職業生涯規劃
選擇與個人理想相近的學科,對學科的學習將起到促進作用,學習起來會更積極主動,學習成績也可能更出色?忌鷳撍伎嘉磥硐胍^怎樣的生活、從事什么樣的職業、畢業后就讀哪所大學和學習哪個專業等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先考慮選科組合。
在設定職業目標之前,建議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通過多種途徑了解職業情況,并有機會進行職業體驗,以更好地認識職業。
因此,建議在選科時要考慮個人的理想職業?梢宰尯⒆幼鲆恍⿲W業測評,以了解他們的性格和興趣點,從而參考哪些專業和職業適合他們。
就讀中學教學資源
由于師資力量、歷史傳統等因素,每個高中學校都有其擅長和不足的科目。在各科成績相近的情況下,學生應該結合報考院校所需的相關專業選考科目要求進行選擇,或者根據自己所在高中的辦學條件、特色優勢等因素進行選擇,這樣才能夠享受到最佳的教學條件。反之,選擇學校教學資源較差的科目,即使孩子潛力再好,也可能無法充分發揮出來。
在新高考制度下,避免不了要走班。但是要盡量減少走班,因為走班的學生容易受到一定的沖擊,缺乏穩定的學習環境。
大學專業選擇的要求
在新高考模式下,各大學會對各專業的招生要求進行公示,只有考生所選擇的某些科目達到要求,才可以報考該專業。因此,考生的科目選擇會影響到以后的大學專業選擇,這一點在專業選擇面上特別重要。合理的科目選擇可以使專業選擇的范圍更廣泛,而不合理的選擇則會使自己的專業選擇變得非常局限。
因此,考生在選擇科目時,需要提前了解大學專業的相關信息,了解各大類學科專業對科目的要求,并且需要兼顧自己未來的專業意向。
只有在事先了解目標院校招生專業對高中學科的要求后,才能避免到報考時才發現自己所學的科目與招生要求不符。
在新高考選科下,高校專業有不同的選科要求。通常分為不限科目、必選1門/2門、2門任選1門等幾種要求。有些專業不限選考科目,有些專業要求必須選考某一門,有些專業要求考生在某兩門科目中任選一門,還有些專業要求考生在某兩門科目中都必須選考。
需要強調的是,即使是同一個專業在不同的學校,選考科目的要求也可能是不同的。
社會需求
在選科時需要個體系統思考,既要考慮到個體自身的需求,也應考慮到家人的想法、大學專業的需求和社會工作的需求。
因此,選科時應觀察并分析社會趨勢,了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同時還應借鑒個體父母的經驗和想法,更加謹慎地進行選擇。
綜上所述,選科要綜合考慮各類因素,包括興趣、專長、專業、學校師資力量、選科人數、對手實力等等?偟膩碚f,選擇科目要考慮以下因素:我能學、我想學、競爭不激烈、學校強勢等等。
微信掃一掃,用手機看該文章
微信掃一掃,關注易教網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