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設個限”
【來源:易教網 點擊數:238 更新時間:2023-03-09】
孩子吃飯總是喜歡拿著玩具邊玩邊吃,孩子的玩具總是到處放……這是帶孩子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雖然并不麻煩,但難免會讓父母有點生氣。
不要生氣,要反省是否明確告訴了孩子應該在哪里吃飯和玩玩具。
許多父母責備孩子行為不當,卻忽視了孩子沒有那么多社會經驗。 在他們心中,不知道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做什么是合適的。 這些都需要父母給孩子設定原則,才能讓孩子理解基本的是非,在原則上在給孩子自由。
等孩子能獨立站立、行走,有意識地尋找、玩耍玩具后,父母應該把孩子帶到特定的區域,說:“走吧,去玩玩具吧! 吃飯的時候放在兒童座椅上,移動到餐桌上,說“開始吃飯了”。
每次做某事都有儀式感,孩子從你的行為中學會玩玩具是去游戲區,吃飯在餐桌前。
潛在的,有了這樣的規則意識,很多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我們和孩子接觸過,飯菜絕對不好好吃,喜歡一只手拿著小汽車在桌子上滑行,另一只手扒拉米飯。 父母說不讓拿的話不行,不拿的話就不吃。
后來問了一下,發現早些時候孩子不好吃飯,為了讓孩子吃,父母拿著玩具哄孩子。
這就是父母給自己添麻煩的典型。 孩子不是笨蛋,他知道自己餓不餓。 即使父母決定不想吃,離開餐桌,在下一頓飯之前也不能吃。 吃幾次飯,孩子就能有意識地好好吃飯。 再說一遍,堅持下去孩子就能養成好好吃飯的習慣。
父母的做法直接擾亂了吃飯和游戲的界限,讓孩子認為吃飯時拿玩具是正常的。 其實這樣不僅不能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也不利于孩子的消化。
與這種情況相似的是,孩子吃飯時老老實實地坐在餐桌前。 例如,手里拿著飯菜去別的地方看這個或動這個,把飯到處亂丟,看到有趣的就立刻放下不吃了。
如果一開始就設定好吃飯和玩耍的地方,孩子從懂事的時候就知道在哪個位置做什么,所以以上的事情不會發生。
給孩子指定區域,也是給了孩子自由。 我想很多父母不是說要尊重孩子,給孩子空間和自由嗎? 我給他指定了游戲區域,是不是方向轉換限制了他的活動?
說白了,我們建議孩子指定吃飯和游戲的區域,并不要求孩子哪兒也不能去。
想想喜歡扔東西的孩子。 你會讓我放心探索嗎? 父母擔心孩子拿著東西,會摔倒碰了,就會叫道:“不要拿那個!焙⒆痈杏X這個也拿不到,那個也拿不到。 當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時候,他往往什么都不做,開始變得膽小,變得戰戰兢兢,不敢嘗試和探索。 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如果你給孩子確定了區域,你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它。 喜歡扔東西,去游戲區扔玩具,爸爸媽媽可以一起參加; 我喜歡畫畫,去游戲區。 把這個空間留給孩子,讓孩子發揮他的創造性。
引導孩子明確游戲區這一概念時,父母也要注意方式,不要大聲勸阻。
孩子拿著球在床上拍,不要在旁邊說“在床上拍把床弄臟了,去游戲區拍”。 孩子很快就會不高興,不想挪地方。
“你想拍球嗎? 走吧,去游戲區吧。 媽媽會幫你數的。 ”孩子不拒絕你和他一起玩的機會,漸漸成了習慣,孩子自己說:“去那邊拍球吧! ”。
這種意識要花時間培養,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不著急。
微信掃一掃,用手機看該文章
微信掃一掃,關注易教網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