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需要孩子獨立經歷的事情
【來源:易教網 點擊數:302 更新時間:2023-03-09】
在我們的生活中,“兒童安全”標準的制定越來越嚴格,對于孩子們來說,人們認為只要是比球更尖銳的物體,都可被視為是鋒利的。
當我們磨圓了家里的每個角,丟了所有銳利的物體時,我們同時切斷了孩子和周圍世界的聯系。 盡管我們的意圖很好,但是孩子們畢竟要學會自己應對各種環境,在他們的能力范圍內去獨立經歷一些事兒。
過度保護可能是另一種傷害。 菲利普拉金這樣說。 “他們害了你。 你爸爸和媽媽, 雖然不是故意的,但他們確傷害了你。 ”
我們希望孩子成功,取得好的學習成績,進入有名的高中,有好的工作……當然,這些都是很開心的事。 現在的父母面臨著很多挑戰。 但是,這些擔憂、計劃、準備和干預真的對我們孩子的未來有好處嗎?
可能并沒有。 正如著名的高校的院長所說:“現在的孩子被過度管束了。 ”。
如果你真的想讓孩子為未來做準備,就應該讓他們一個人經歷更多。 如果你希望能夠面對他將來一定會面臨的挑戰——就像我們當時那樣——你就應該放手。
逆境
什么是我們對于孩子在逆境中所做的最初的期望? 我們想看他左顧右盼,等待別人的幫助嗎? 我們想看他指責別人添了麻煩嗎? 我們要他撒謊嗎? 正如那句諺語所說,橄欖樹不會因為你說“太高了”而變矮。
與此相反,你應該教孩子爬樹。 同樣,如果孩子遇到麻煩時,你總是為他們保駕護航,他們并不知道下次該怎么解決,也不知道為什么要負責。 為什么呢? 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硬著頭皮做過。 我們也會錯過來自逆境的禮物——成長
逆境使強者更強。 在孩子們積極或被動面對逆境的同時,父母也要告訴他們,逆境不僅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使人堅強的途徑。
批評
我們希望孩子們成為卓越的人,也希望他們成為快樂的人。 請不要忘記。 他們還需要自信。 不受批評的孩子不能建立高度的自信,相反,他們往往極端自負。 他們逐漸有了被表揚的需要,只有表揚才定義了他們的身份。
因此,他們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么,而是變成了別人喜歡的樣子。 被過分夸獎的孩子也缺乏進步的動力。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 很遺憾,這不是現實。
孩子做的事情并不都是正確的。 盡管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才能,父母的作用應該是發現孩子的才能,而不是一味贊揚他的所作所為。
努力
以前,孩子們有經濟價值。 他們有工作。 可以整理花園或在工廠工作,這能支持家庭。 但現在,孩子有感情價值。 因為他們可以讓父母更加幸福。 同時,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幸福。 理所當然地,他們沒有必要和我們一樣工作。 父母賺錢養家,孩子上鋼琴課、參加夏令營、學習網球等。
但是,這不是現實。 孩子們總有一天會長大成人,為了支持家庭和承擔責任而工作。 如果你沒有鼓勵他們努力工作以賺取什么東西的話,他們就意識不到努力工作的價值。 為什么? 因為他們沒有工作過。 在被溺愛的過程中,他們錯過了工作能給他們的寶貴品質。 責任感、耐心、自信……
挫折
挫折是一系列成癮行為和沖動問題的根源。 那些不能很好處理挫敗感的人,會做自己能做的一切來消除這種感覺。 毒品、酒精、賭博、暴飲暴食……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不能得到想要得到的一切。 但是,所有的父母都可能會對孩子的經歷挫折而感到內疚,并采取一些措施來消除他們的挫敗感。
這是錯誤的。 你沒有告訴孩子挫折不是世界末日的道理。 反而用你的力量滿足他們的欲望。 挫折就像逆境一樣,是機會。 它教會孩子如何變得有耐心、理智、堅強、不受情緒支配。
經驗
孩子總是想做很多我們不想讓他做的事情。 他們想使用各種工具,搭積木,拆卸機器。 他們天生喜歡冒險。 遺憾的是,對于很多孩子的這類要求,父母往往會拒絕。 父母喜歡無視孩子愛玩耍的天性,但這是他們了解世界、培養技能、增強自信心的必由之路。
這些經驗教孩子們如何創造。 他們不僅創造了很多小玩意兒,還有力地定義了自己。 這樣的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擅長什么。
教育有上千萬種方法,但他們的目的是相似的,都為了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為了這個目的,讓我們少保護他們一點吧!
微信掃一掃,用手機看該文章
微信掃一掃,關注易教網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