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兩歲叛逆期如何引導
【來源:易教網 點擊數:317 更新時間:2023-02-24】
大家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會發現,2歲到3歲之間的孩子非常不聽話,自我意識增強,開始進入第一個反抗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叛逆期。
這個時候,孩子總是習慣性地反抗,你說東,他往西;你讓他做這個,他無論如何也要做那個;你讓他吃飯,他不吃;你給他水喝,他不喝;你讓他叫阿姨,他也不叫。 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
首先,父母對這樣的情況不要過于焦慮或不安。這是成長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的過程,對于此時的孩子,家長首先要認識到這是一個自然的成長過程,不要過分焦慮。
另外,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提出指令和要求時,盡量不要用問答式征求孩子的意見,而需要通過選擇式來迫使他做、引導他進入選擇模式。
例如:“我們吃飯吧,好不好? ”“一會兒在玩玩具吧,行不行? ”這個問答式是征求意見的形式,這種通過問答征求意見的方法,孩子基本上都會回答“不行”“再玩一會兒”“不吃”等。
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讓他們無意識地進入選擇。 比如“你吃饅頭還是米飯? ”“喝水還是吃西瓜? ”他會自己在選擇中找到平衡,讓孩子能更容易去做到指令。
此外,孩子不喜歡在叛逆期被命令或被要求去做什么。他自己的自信心在增強,喜歡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如果他接收到的是命令、指令、或者要求,基本上他馬上就會采取反對的態度來應對父母的指令。
所以,父母必須想別的方法。例如,他把玩具扔在了地上。父母也許會說:“為什么又把玩具掉在地上了? 快撿起來!蓖ǔG闆r下,孩子置若罔聞,不會聽你的話。但是,如果我們改變了戰略,問:“這個箱子為什么是空的?我們把它裝滿吧!比缓箝_始動手把玩具放進箱子里,孩子可能會把這件事作為一項活動參加。這樣,你就給了孩子參與做家務的機會,也不會讓他產生叛逆的心理,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同時,我們要了解孩子的行為和要求,不要把他的反抗理解為無理取鬧。其實,站在大人的立場上看孩子和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理解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孩子在床上上躥下跳,你對孩子說,如果把床弄臟了,弄亂了,你會摔倒的。但是對孩子來說,2歲以后的雙腳跳是孩子最喜歡的運動,所以如果父母能理解孩子的行為,孩子的反抗也會減少。
如果孩子反抗、拒絕、甚至哭鬧的時候,父母應該給孩子空間,讓他們發泄情緒。不要常常對孩子說“你怎么一說就哭鬧”。 你可以讓他哭,接受他的哭泣,接受這是他情感宣泄的表現。過一會他也許就不會鬧了。孩子是很“多變”的,也許很快他就會忘記了這一段,然后又進入了非常愉快的情緒狀態。
父母只要認識到孩子的叛逆行為在這個年齡階段是非常常見的現象,給出相對的策略,能平靜地看待孩子就可以了。這樣的話,孩子也會順利地度過叛逆期、反抗期。
微信掃一掃,用手機看該文章
微信掃一掃,關注易教網公眾號
